如果回看一下比赛就会发现,王曼昱比赛当中正手的进攻失误过多,从而被削球手杨屹韵给拖进了决胜局。当然,这可能也跟王曼昱近期的状态不佳有关系,面对比赛出现的角逐局面,王曼昱也是遇到了很大的比赛困难,进攻的失误率开始上升。

尽管王曼昱整体实力不俗,但是面对杨屹韵轻盈的步伐衔接,在进攻节奏上显得过于单一化了,容易被对手给适应。杨屹韵正是适应了王曼昱的进攻节奏,反而进攻的状态越打越好。

对付削球手曾经的大满贯前辈邓亚萍描述得非常清楚,邓亚萍认为面对削球的打法,不要连续的冲,应该拉调结合。要做到前后调动,也就是所谓的长短球结合。如果不按照这个方法来,连续的冲拉对手,进攻选手的手臂进攻一段时间就承受不了了,手臂会出现僵硬的状况。

所以说打削球手想要拉出好的质量效果,就必须去主动调动对手。那种单一节奏的拉球,很容易被削球手适应。当削球手适应了你的进攻节奏之后,就会趁着对手进攻打不出效果来的时候,突然发起反击。

现在的削球手也非常重视进攻了,特别是国际比赛当中的削球手。而且千万不能让削球手适应进攻选手的旋转节奏变化,一旦被削球手给适应了,进攻选手想要打透削球手的可能性很小。削球手并不害怕进攻,害怕的是那种有战术节奏的进攻。

所以说打削球也是衡量一名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打削球能力好的选手,也都是比较聪明的选手。像伊藤美诚就是杰出代表,她打削球的能力也是公认的。还有一个就是国乒选手孙颖莎,打起削球来确实让人放心。

这两个年轻选手打削球好,就是注重战术跟节奏的变化。特别是孙颖莎的正手进攻能力特别强,而且耐得住性子,就喜欢跟削球手磨耐性,然后寻找进攻时机。通常性子太急的选手,打削球也不好,老是想几板就解决问题,反而容易丢分多。

邓亚萍特别提到了正手进攻的能力,是衡量打削球好的关键。因为削球手的防守比较出色,进攻选手如果反手实力好,跟削球手对阵也没多大用处,因为用正手跟削球手对战,才能打出力量,反手进攻的力量是不如正手的。

而且用正手进攻好调节,削球手的回球都带着强烈的旋转,用反手接球显得特别别扭。所以说即使王曼昱反手技术好,也是用正手主动进攻,反手来做衔接。

国乒另一名选手陈梦才真正的打削球比较困难,老是容易跟削球手拖进决胜局。当然这主要指的是外协的削球手,毕竟那些外协削球手比较注重进攻,相对来说,比国内的削球手对陈梦的威胁不大。

陈梦职业生涯早期主要是反手技术比较好,正手比较偏弱。后来跟了主管教练黄海诚之后,给她纠正了正手偏弱的问题。但是陈梦的正手相比较她的反手来说,使用频率还是比较少的。

这都是由于职业习惯导致的,毕竟从小开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即使正手有了改观,在比赛当中还是不自然的喜欢用反手。当然这也跟陈梦防守反击型的打法是有关系的,毕竟陈梦喜欢反手打相持球,正手打相持球,在连续性方面当然不如反手相持习惯,也就是说陈梦的正手连贯性要差一些。

这也跟陈梦的速度偏慢有关系,正手攻出去一板之后,如果对手快速防了回来,很有可能就打了一个回头杀。陈梦正手的挥拍幅度还是比较大,在快速还原性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陈梦往往是正手打出去之后,就寄希望于能够得分。对阵一般选手是能够做到的,但对阵实力稍强的选手,就需要连续进攻了。在对阵削球手的时候,陈梦的正手进攻可以说是大开大合,完全能够侧开身子进攻,但是效果一般。

除非陈梦能够将削球手的位置完全调动开,调动不开的话,正手的威力就大打折扣。去年跟削球手韩莹对战的时候,双方有一个多回合的相持,直接打了八十多拍才分出胜负,可最终的结果还是韩莹在这个回合得分。

所以说尽管消耗了很大的体能,但进攻的效果不一定就好。跟削球手对战的时候,正手的进攻要有快慢节奏的变化。但陈梦就是在这一点上,跟其他打削球的选手有差距。

当然陈梦由于力量大,正手的进攻质量是能够有保障的。但是这不代表陈梦就正手技术先进,对比孙颖莎那种连珠炮似的正手进攻,陈梦正手的挥拍幅度,以及正手进攻的快慢节奏,以及正手进攻的还原性,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因为那种慢悠悠的正手进攻,去跟削球手对战,这是削球手最喜欢的比赛节奏。削球手普遍的步伐衔接出色,就喜欢慢慢消耗对手的体能以及耐性,所以陈梦跟削球手的对战,老是容易打进决胜局,消耗的比赛时间往往都超过一个多小时。

陈梦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这一块以后打削球确实是个问题。以前丁宁打削球没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打削球体能就跟不上了。陈梦的正手技术还是比较的单一化,后续还应该持续改进。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与思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