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厂三十多年长期扎根一线工作,在从事电气维护与点检中,管辖区域多年实现零故障,被称为“走在故障前面的人”。他多次解决外国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被称为“技能大师”。鞍钢股份炼钢总厂连检三作业区点检员,高级技师林学斌日前获得“辽宁工匠”荣誉称号,他用三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展现了一名“辽宁工匠”的敬业与担当。
今年我省开展了“辽宁工匠”选拔推荐工作,日前公布首批95名“辽宁工匠”名单,林学斌榜上有名。被命名的“辽宁工匠”将由辽宁省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享受省级优秀专家待遇。林学斌今年53岁,1983年8月入厂、党员,大专学历,入厂三十多年长期扎根一线工作,在从事电气维护与点检中,总结出“一清二紧三调四控”点检方法,管辖区域多年实现零故障,被称为“走在故障前面的人”。他不断突破引进设备的技术封锁,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多次解决外国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被称为“技能大师”。他善于解决生产难题、科技攻关、技术创新,近百项成果在厂和公司获奖,以他为领军人物的炼钢总厂国家级林学斌技能大师工作站自2012年成立以来,完成创新成果三百多项,每年创效三千多万元。
至今林学斌所负责区域从未因点检不到位原因发生设备及安全事故。连续多年实现设备定日修准确率100%,完成率100%,设备故障为零,大家一致认为,林学斌的点检工作较之其他同志,就是在“细”字上多了一个“精”字,正是这“精细”二字才使林学斌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故障隐患。
林学斌对于技术的钻研,也多次突破了引进设备技术的封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最早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原三炼钢厂从日本引进中包喷补装置,日方派来两名调试人员,然而试车工程中出现一个致命问题,喷补过程中自动停止,日方人员只能靠电话、传真向本部请教,数日仍未解决。林学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晚上在家仔细研究图纸,反复阅读程序,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修改程序,确保了试车成功,日本人不禁惊呼:“中国林,厉害!”
2005年,他参与2#RH三电系统安装和调试,及时发现德国方面设计上的缺陷,特别在网络系统搭建,由于现场环境恶劣温度高、噪音粉尘大,远程控制柜需要空调冷却降温和除尘,他与德方进行多次交涉,力改德方设计上的不足,最终德方同意采用光纤交换机,将单网系统改为冗余网系统,并由德方免费将现场21台ET200S远程控制站增加了设备恒温用空调,这些空调全部由德方进口,免费提供并安装,消除了设备生产后的隐患,让德国人输的心服口服,对这个中国技工另眼相看。
2008年9月18日,鞍钢股份公司兄弟厂一进口连铸漏钢预知设备因故障停机,原因是该设备大脑损坏CPU烧损程序丢失,而该套设备系统程序外方是加密后保密出售,用户不能进行程序的上装与下载,损坏后只能由外方加密整体供货,联系外方需一个月左右才能调试完毕再运往中国,且价格不菲,林学斌经过多天努力将自己厂内该设备原程序进行破译,读出了该设备的源程序,将解密后程序按兄弟厂设备外部硬件构成进行改写、程序上装并调试成功,使设备重新运转,停机十几天的数百万元进口设备起死回生。该设备核心技术的破解完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鞍钢拥有了该设备百分百全部核心技术,使中国钢铁冶金连铸漏钢预知单排偶水平检测技术在该领域有了零的突破。
作为一名技术带头人,林学斌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一直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工匠精神”。2012年3月 “林学斌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下设9个创新小分队,24个创新小组。成立以来,工作站把“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不断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作为自身使命,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解决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目前,工作站已完成创新成果346项,累计创效1.5亿元。他也因此被聘为鞍山市技能大师称号。
因为出色的技能水平和敬业的精神,林学斌先后获得鞍钢高技能人才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劳动模范、首届辽宁省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称号、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辽宁十大技能标兵,辽宁好人最美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林学斌说,作为一名工人,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本职的工作做好,带动身边的技能人才,一起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